随想

让人敬佩的同事JI先生

  JI先生今年60多岁了,他是我的同事,从我毕业后我们就认识了。

  那时候Ji先生还没有退休,他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可以穿透好几间办公室的大嗓门。几年过去了,气势不减当年,整个人看起来还像N年前一样的精神,是不老的神话。

  早在60年代JI先生就参加工作,从事外轮厂修船工作多年,作为生产一线主管,有过一些权力,差旅、加薪等为工人积极争取,深得工人们喜爱;80年代末在国企科长岗位和外派船员之间选择了后者,随后出海两年,到过南美、欧洲、东南亚等地,印象最深的是里约热内卢的海滩和性感的女人们;90年代作为资深修船领班为私企老板谈判和做些现场管理工作,期间几年获得周薪20K的收入,当时有专职翻译。

  对60多岁的人来说,Ji先生并不经常回忆,当然以上事件都来自JI先生不多的回忆讲述,大都被证实,其当年的许多朋友有些已身价上亿,另外一些集中在转置后某国企集团各公司任职。

Continue reading

公交车上坐老弱病残专座真是浑身不舒服啊

  咱无车族,地铁和公交是最主要的出行方式。上海的交通状况大家都知道,“坐”公交或“坐”地铁基本上是奢侈。站公交站地铁才比较贴切,虽然还不顺口,但我所见的基本都是站着的比坐着的多。

  是站还是坐,我确实无所谓。上班族坐的太久,路上偶尔站几十分钟也不算遭啥大罪,没准有时候坐比站着更累。

  今早下班,本来也是站在晃荡的车厢打盹的。到某一站,下车的人很多,老弱病残孕专座空出来了几个位置,而我就站在旁边,也就顺理成章的坐了下来。还别说夜班下来也确实有点累了,这坐着就是比站着舒服。

  后来的几站,上来的人渐渐多了。开始有人站着了。这时每一次停车上客,我总得环顾车厢前后,是不是还有站着的“老弱病残孕”者,几站下来还都是年轻人。这样虽然坐困意上来,咱还得刻意保持着清醒,随时准备着献出这不属于自己的座位,确实很累。

  真羡慕我前面的姐们,人家一上车就趴在窗子埋头睡觉,管他上来多少什么人。横竖没有看见。

Continue reading

Google真的走了?

   见证历史的时刻到来了,今天,我们一起见证了,全球最伟大的科技公司Google,第一次将其搜索服务撤离一个国家,这不仅仅是中国网民的悲哀,更是中国人的耻辱,这一天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:中国在全球高速发展的互联网科技革命的历史时期,向着闭关锁国的道路迈上了坚定的一步。

这是著名的月光博客对Google.cn离去发表的评论,对此相信大部分来[瞎扯淡]的朋友都像菜牛一样认同。

自认为比起很多人菜牛还算不上铁杆Google粉丝,却也已离不开Google了,随便一数正在享受的Google提供的服务就有如下这些:
   广告联盟用Google Adsense;
   主打邮箱是Gmail和Google 企业邮箱,
   主打相册是早就封锁了的Picassa,
   主打搜索用Baidu+Google;
   网络地图用的是Google Maps;
   微博用的Google Buzz;
   浏览器工具栏装的是Google Tool Bar ;
其他的如Google Earth、Google Chrome等还没有来得及尝试。

用过以上服务的网民都知道,Google产品从功能、稳定性到数据安全性都是最让人放心的。
Google.cn搜索服务出走,甚至有人表示决定移民国外就为了继续享受Google服务。

Continue reading

“妇女节”还是“女人节”?

昨天是“三八妇女节”,从小就习惯这样叫。而且知道它的全称是“国际劳动妇女节 (International Working Women’s Day) ”,是跟女学生、小女孩等非劳动人群无关的节日。

1911年的3月8日为第一个国际劳动妇女节,到今年正好是第100个妇女节。 从来没有感觉到有人[包括女同胞]多看重这个节日,最不一样的也仅限于这天女员工可以休假半天。

昨天出门却看到满大街的“女人节促销”还有各种女人节祝福,当时就很纳闷:妇女节什么时候已经改名为“女人节”了?不是如此大张旗鼓的宣传造势,我还真不知道啥是女人节,汗~~~

Continue reading

帅告诉你:能力最重要,摆正位置也很关键。

看到了一副很有意思的图片,写写看图作文吧。帅有何用
一、永远不要羡慕依靠自身能力之外的因素获得的财富和地位,关键时候自己的能量最重要。

二、有了资源要好好利用,即使是人人羡慕的香车美女管理不善也会要了你的命。

三、摆正自己的位置很重要,避难后也要及时回归中心位置。

四、不要轻看最不起眼的“小人物”,贴身肉搏往往是他们的强项。

五、作为下属既要以领导为中心,又要给领导以合适的个人空间。

大家有何感想也欢迎留言。。

虎年春节乘火车旅行所见所闻

每次乘坐火车总有很多有趣的见闻。这也许是前人所说的读万卷书外“行万里路”的收获吧。
以下三个片段给我的印象较为深刻:

片段一

大年三十前日,上海往江西方向的普快硬卧车厢内。
我的对面是一个9岁小男孩与父母爷爷一家四口去九江外婆家过年。

上火车后,小男孩就抓着爷爷和爸爸说这问那,唧唧咋咋的声音几乎没有停过。
晚餐的时间,列车广播又响了。这次播报是“艾滋病预防小知识”。

艾滋病知识介绍快结束的时候,小男孩像刚听到似的,突然发问了。

“爷爷,什么是艾滋病啊?”
“艾滋病是一种病毒,很厉害的,人得了这种病一般就没的治了”爷爷说。
“这么厉害?有蛇毒、蜘蛛、蝎子厉害吗?”
“爷爷,我会不会得艾滋病啊?”爷爷还没有想好怎么回答,小男孩又继续发问了。
“瞎说,你不会得这种病的!”爷爷急忙道!
“那谁会得艾滋病呢?”小男孩继续刨根问底。
车厢内已经有几个闲人开始朝这里张望了,爷爷很尴尬,想了一会才说:
“艾滋病并不是像蛇蝎那样常见的病毒。这种病毒一般只在非洲才有!”

小男孩似乎对这个答案还算满意,若有所思的样子,但终于是安静了。

片段二

Continue reading